我國是畜禽養殖大國,畜禽的種類很多,豬、牛、羊、兔、雞、鴨、鵝、鵪鶉等都是我們熟知的畜禽動物。發展畜禽加工業,可為消費者提供營養豐富、保質期長的美味食品,同時能夠提高畜禽產品的附加值、增加養殖農戶的收入。
但在畜禽食品加工過程中,也存在不少問題,影響了食品安全質量。這些問題包括:產品感染微生物而腐敗變質;企業規模普遍偏小;有的企業為謀取不義之財,非法屠宰加工病死畜禽。
有關人士認為,為保障畜禽加工食品的安全質量,需要從多方面采取措施,如防止畜禽疫病的發生、選用健康安全的原輔料、嚴厲打擊加工病死畜禽產品的非法行為。
長期關注食品安全的上海康久消毒技術中心的周立法先生認為,要保障畜禽加工食品的安全質量,還需采用先進的消毒技術等措施。例如,采用動態手消毒技術,可預防工人手部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、提高畜禽加工食品的安全質量。
據中新網、農業部網站消息,2015年3月,農業部召開了“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建設現場會議”,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強調,各地要堅決杜絕隨意拋棄、經營、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,確保病死畜禽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。
此次會議總結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工作,分析了當前形勢,并研究部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建設有關工作。于康震強調,有效解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問題刻不容緩,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國辦意見精神,堅定不移地推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建設,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作為改善民生、保護環境和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大事要事抓緊、抓好。
據悉,2013年9月,農業部在全國19個省份的212個縣,啟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工作。一年多以來,試點地區各級黨委、政府和相關部門大膽試驗、勇于創新,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。病死畜禽收集體系日益完善,無害化處理體系不斷健全,運行機制逐步順暢,監管工作不斷強化,養殖保險和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初見成效。
據中新網、農業部網站報道,有關部門要求,各地必須進一步總結推廣試點工作經驗和做法,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和監管工作,堅決杜絕隨意拋棄、經營、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,確保病死畜禽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。為做好這項工作,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努力——
一是進一步完善試點工作,將試點區域建成示范區域。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相關項目建設,建立相關監管制度,積極探索市場化運轉體系,發揮示范帶動作用。
二是大力推廣試點經驗,全面推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。要發揮試點的示范帶動作用。對于經實踐檢驗、長期有益的做法,要形成制度。
三是嚴格落實國辦意見精神,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。健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,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、有關部門的責任,強化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。積極協調落實土地、農機購置補貼、稅收等配套保障政策。嚴格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,統籌利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、畜禽標準化示范場補助資金,推動政策性養殖保險工作。
四是因地制宜,合理規劃,建設無害化收集處理體系。綜合考慮養殖種類、養殖結構等因素,全面推進無害化收集處理體系建設。
五是履職盡責,全面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。要健全完善監管制度,及時開展專項督查,推動工作開展。
六是加強宣傳,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氛圍。利用報紙、電臺、電視臺和新媒體等新聞媒介,提高全社會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認識。春季是病死畜禽多發期,做好當前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尤為關鍵,各地要迅速部署,抓好落實,努力確保不發生亂拋病死畜禽而危害環境和食品安全的現象。
畜禽加工食品的種類很多,如牛肉干、醬鹿肉、紅燒羊肉罐頭、麻辣兔頭、臘腸、灌腸、鹽水鴨、鹵鴨肫、風鵝、鹵雞腿、麻辣雞翅、泡椒鳳爪等。
據上海康久消毒技術中心的周立法先生分析,畜禽加工食品感染微生物的原因很多,包括:1.畜禽加工食品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脂肪、氨基酸、礦物質、維生素等營養成分,容易遭受微生物污染而腐敗變質,在衛生安全學方面,本身就是一類高危食品。2.原料中的微生物含量偏高,給食品安全質量控制帶來難度。3.食品加工車間的衛生環境差,空氣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含量過高,對原料、半成品和封口前的畜禽制品造成污染。4.原料在運輸和貯藏中,受到微生物的嚴重污染。5.加工車間的面積偏小,存在加工設施不全、原料不能被充分加熱等問題。6.生熟交叉污染、前后道工序交叉污染。7.生產工人的手部很臟,手上的微生物污染了食品。
大多數定型包裝的畜禽加工食品都經過高溫蒸煮和殺菌,腐敗性微生物都已經被殺死。在包裝之前,工人手部微生物的污染往往是導致這類食品的微生物超標、產品變質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上海康久消毒技術中心周立法先生認為,為預防工人的手部微生物對食品安全造成危害,畜禽食品加工企業應建立“自動洗手→自動干手→自動消毒”的衛生消毒程序,積極采用全程質量管理體系。食品生產企業在每個需要進行手部消毒的關鍵崗位,均應安裝一臺自動感應手消毒器,在達到衛生標準要求的同時,既可節約大量消毒液,又能提高工作效率、避免消毒前后的二次污染,可快速殺滅手部細菌。以首次消毒后的時間計算,建議每隔60~90分鐘,對從事畜禽食品加工的工人的手部重新消毒,以阻隔手部細菌的滋生及繁衍。
國內的食品消毒技術研究機構采用動態手消毒技術,開發成功了動態手消毒器。動態手消毒器是一種自動感應手消毒器,在凈化食品生產環境、殺滅工人手部的微生物、預防工人手部對食品的污染等方面,可發揮重要的作用,有助于保障畜禽加工食品的安全質量。
為延長畜禽加工食品的保質期,除了使用動態手消毒器之外,還應采用其他配套措施:1.選用新鮮、無異味、微生物含量少的質量合格畜禽肉,作為生產原料,以從源頭控制微生物數量。2.合理設置生產工藝,避免生產過程中的交叉污染。3.采用NICOLER消毒技術和雙核臭氧殺菌設備等措施,對車間空氣、生產設備、加工容器、包裝物、工作衣帽等,都應進行嚴格的殺菌消毒。4.在畜禽加工食品中添加高效“肉禽制品防腐保鮮劑”,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