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美國人工的高成本,美國市場上的鞋99%依賴進口,從中國進口的鞋占到85%以上,且進口量仍在不斷加大,中國制造的鞋主要以中低端市場為主。目前,中國鞋雖然已占到美國市場的最大份額,但是利潤微薄。絕大部分中國鞋企的產品在美國的市場價位一般在10~30美元/雙,有的甚至低于10美元/雙。中國鞋盡管占美國進口鞋的比例很大,但其貿易形式主要是為國外品牌代加工,國內自創品牌出口的鞋類數量較少。
中國制鞋企業大多通過層層的中間貿易商獲得訂單,而這些貿易商來自于美國本土、臺灣、香港、韓國和中國大陸的外貿公司。在錯綜復雜的環節中,中國制鞋企業的利潤被不斷盤剝,相當于只是替中間貿易商或品牌營運商打工,獲得的僅是微薄的加工費。這種貿易形式使得我國鞋企的開發能力得不到提升,并且由于國際貿易經驗不足,對所代工的品牌和中間貿易商的依存度更高,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。
市場品牌運營能力不足、設計開發水平低、缺乏自主外貿營銷渠道,等因素成為制約我國制鞋企業發展的瓶頸。中國鞋要想在美國市場把優勢保持下去,真正做大做強,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
在現階段,中國鞋類制造商在與美國人做生意時,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。中國制鞋企業需加強自身營銷渠道的建設,讓美國消費者逐步了解中國的品牌,并創出中國的中高檔鞋品牌。中國鞋企若要在美國建立自主營銷渠道并擴大品牌影響力,與美國當地協會組織合作有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美國本土協會非常了解美國消費者的心理和消費趨向,精通國際貿易規則,并熟諳美國市場。
新聞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