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蝦中晚養殖,氣溫相對較高,肌體細胞酶的代謝比較活躍,按理說,各方面的氣候條件都適合對蝦快速生長,但小編最近經常收到養殖朋友的反映,對蝦吃料慢,不上料!并有些伴有空腸胃的情況!讓很多養殖戶感到很困惑!那么對蝦吃料慢是怎樣的機理呢?吃料慢還有哪些原因呢?我們在平常的養殖過程中該如何預防與應對吃料慢的困惑呢?
對蝦正常的吃料量
前期在20天的時候,南美白對蝦吃料是每10萬苗吃料5斤料第30天的時候,每10萬可以吃到10斤料在4070天之間,蝦的投飼率每天3%,即每天喂3餐的話,就是每餐1%的投飼率,也就是說有4000斤蝦的時候,應該吃上40斤料每餐當然這是人工實驗的數據,在生產上有點上下浮動是很正常的,有的情況,每天的投飼率在5%的也大有所在。
造成對蝦吃料慢的原因
1、水體硬度過低造成蛻殼緩慢或蛻殼不遂:
對蝦脫殼導常的一個根本原因首先就是水體的硬度造成的,如果池塘水體的礦物度不夠,水體的緩沖力差,無論如何換水添料,都很難保證對蝦獲得正常長速,有些大蝦,看似個體大也不重稱,原因也在于水體的礦物度不夠,這一點須引起足夠的重視。否則就會易出現軟殼癥,對蝦出現厭食、慢料。
2、池底溶解氧不足、出現氧債導致加不上料
溶解氧是池塘的第1生產力,池底溶氧不足,不是藻類不旺、供氧不足這么簡單。在高溫和池塘水體溶解的有機物過多,控菌的方法不對,菌相分層會成水體營養分層,水體營養分層造成溶氧分層而引起池底發熱、泛底,導致對蝦活力差、泳無力、吃料慢、增料減料情況變化較大、肌肉白濁等情況的出現。
3、弧菌感染,肝腸功能受到侵害
由于氣溫升高,中晚茬蝦是弧菌爆發的季節,對蝦易出現體表粘滑,黑鰓,有白便、須尾紅、腸紅、斷須的的情況大多情況往往就是弧菌感染引起的。造成肝腸功能的損傷及消化系統功能的紊亂。
4、肝腸內毒素累積,造成慢性中毒性慢料
中晚茬蝦不但氣溫高,光照也相對強烈,易造成水體藻類生長過旺,水體菌藻營養失衡而造成敗藻,池塘有害菌藻毒素增多,對蝦出現反應遲緩,泳無力,有少量空腸空胃和耗底,食料但不增料等情況。由于溫度過高反而造成對蝦代謝功能的降低,對蝦肝胰臟排毒析毒能力下降,造成肝腸道毒素累積,消化吸收機能受阻,飼料營養轉化吸收利用率低。
對蝦吃料慢、不上料如何處理
(1)緩加料、多喂菌
天氣差時,減料或停料,避免飼料污染。平時堅持使用丁酸乳桿菌拌料,有利于打造腸道有益菌群,提高抗病力,解除對蝦體內毒素。
(2)勤排污、多換水
養殖中后期需勤排污,配合換水和補菌,改善水質環境。加點新水,在陽光充足時潑灑點光合細菌、生物解毒酶、復合芽孢桿菌、生物底凈。
(3)注意保肝、少應激、多修復
肝臟是對蝦重要器官,在對蝦飼料中加入俠肝義膽,200g俠肝義膽拌料80斤。能夠有效促進對蝦吃料,保護對蝦肝胰腺,排出肝胰腺毒素,預防腸炎偷死白便。養殖過程中,應激和損傷是經常發生的,高位池高密度養殖更是如此。天氣多變時注意抗應激,雨前雨后及時抗應激,補充微量元素。修復對蝦適應外界的環境變化。
俠肝義膽在對蝦上的作用
1、保肝護肝,改善肝胰腺健康,使肝臟和腸道清晰飽滿;
2、促進對蝦順利轉肝,提高轉肝期成活率;
3、預防肝胰腺炎癥、萎縮、壞死等病變,降低腸炎、白便、偷死的發病率。
4、促進對蝦消化吸收膽固醇,從而促進蛻皮激素的生成,增加蛻皮頻率,提高生長速度;
5、提高飼料利用率,降低餌料系數。
對蝦慢料是一個綜合因素引發的表現,主要表現在養殖的中后期,此時對蝦食料較多,如出現慢料不增料的情況,也便意味著每天的投入成本在增加,產出效益在降低,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