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魚類生長旺季,也是病害高發期,本文詳細介紹下魚塘的重點病害及防控措施。
1、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
也稱為暴發性出血病,是由嗜水氣單胞菌等細菌感染引起。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質不佳,致使病原菌、寄生蟲大量孳生。特別是高溫季節,造成魚池的氨氮、亞硝酸鹽含量很高,可誘發該病。突然大量換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進入可誘發疾病。
主要危害銀鯽、白鯽、團頭魴、鳊、鰱、鳙和鯉魚等多種淡水養殖魚類。此病在我國淡水養魚地區廣泛流行,流行季節長,發病率高。池塘、湖泊、水庫、網箱等水域均可發生此病。可用君無影拌料內服針對細菌性敗血癥。
2、爛鰓病
魚類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等,從魚種至成魚均可受害,水溫15℃以上時開始發病,20℃以上開始流行,各草魚、青魚主養區均需重點防控;同時,也要注意防控由嗜水氣單胞菌、愛德華氏菌引起的蝦、蟹鰓病的發生。可用君無影拌料內服君無影針對爛鰓病。
3、細菌性腸炎病
草魚、青魚的高發病,鯉、鳙等也有發生,從魚種至成魚都可受害。此病水溫18℃以上開始流行。25℃-30℃是流行高峰期。常與細菌性爛鰓病、赤皮病等并發,各草魚、青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。可用君無影+白便速止拌料內服針對爛鰓病、腸炎病。
4、赤皮病
赤皮病又稱出血性腐敗病等。該病主要危害草魚、青魚、鯉魚、團頭魴等多種淡水魚類,此病多發生于2-3齡大魚,當年魚也可發生,常與腸炎病、爛鰓病同時發生,形成并發癥。在我國各養魚地區,一年四季都有流行, 但是以水溫25-30C時為流行盛期。
5、白斑綜合征
主要危害對象為南美白對蝦、中國對蝦、日本對蝦等,重點關注廣東、廣西、海南等沿海養殖區。
6、車輪蟲病
主要危害海淡水魚苗、魚種,適宜水溫為20℃-28℃,天津、江蘇、福建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重慶等地區需重點防控。可用車靜拌料內服針對車輪蟲,指環蟲,斜管蟲。
7、錨頭鳋病
該病是由多種錨頭寄生而引起的疾病。全國各地都可發病,但以南方養殖區較為嚴重。該病在魚種和成魚階段均可感染,在水溫12-33℃期間更易發病并可在短時間內引起魚種的暴發性死亡。另外,魚類需注意防控水霉病、鏈球菌病、指環蟲病等的發生。海水養殖品種要注意防控刺激隱核蟲病、桃拉綜合征和弧菌病等的危害。可用茅孢清拌料內服針對錨頭鳋等產品。
另外,魚類需注意防控水霉病、鏈球菌病、指環蟲病等的發生。海水養殖品種要注意防控刺激隱核蟲病、桃拉綜合征和弧菌病等的危害。
三大防控措施:
(一)餌料投喂是關鍵
1、掌握投喂量:不同餌料日投喂量占在池魚蝦體重的比例如下:顆粒配合餌料為2%-4%;青綠餌料為8%-10%。 每次保證所有魚蝦八分飽為佳。
2、保證餌料質量:盡量投喂優質飼料,配合飼料要求配方合理,營養全面,青飼料要求青嫩新鮮,投喂飼料時添加保肝膽產品俠肝義膽,保護水產動物肝胰腺,防止肝胰腺疾病。
3、科學投喂:投喂飼料時,堅持做到定質、定位、定時、定量的“四定”原則和“少食多餐”原則。根據天氣、水質和魚體活動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投喂量。
(二)水質調節是保障
1、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體清潔劑清潔水體,殺滅有害細菌,使水體的透明度、溶氧、ph值等都保持在適宜的狀態。
2、定期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。常用的微生態制劑有穩多多、枯草桿菌、芽芽樂、乳乳酸等。
3、定期沖水換水,使養殖水體始終保持“肥活嫩爽”狀態,換水一定是抽取底層水體。
4、合理開動增氧機,使水體溶氧始終保持在5毫克/升以上。
5、當出現氨氮超標,魚不吃食,常浮頭等現象時,要高度重視,隨時增加溶氧,培藻改善水質。
(三)魚病防治是基礎
1、要以預防為主,防治結合的方法,全面做好魚病的預防工作,包括選放優質種苗、水體、餌料等。使用的工具等徹底消毒。
2、對癥下藥,安全用藥。發生魚病及時診斷,確定病因,選用高效低毒藥物治療。
七月是水產養殖的關鍵一月,雷雨、悶熱天氣頻繁出現,池塘容易因缺氧而發生泛池,要加強日常管理,發現缺氧應及時采取開增氧機、加注新水等措施。暴雨過后,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質的變化,及時做好水質調控,保持養殖水體的穩定